夜间
笔趣阁小说网 > 司礼监 > 第六百零五章 我是有根之人

    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:[笔趣阁小说] 最快更新!无广告!

王恭妃是个可怜人,被囚慈庆宫十数年,原本相依为命的母子,竟是再也不得相见。


年前,她的病情就加重了。


原本还能模糊看人,渐渐的却是什么都看不清,只能大致分辨一个大概轮廓。


五月的时候,她的病情非常严重了。


小爷朱常洛知道母亲病危的消息后,立即进宫求见自己的父亲,请求父亲允许他见母亲最后一面。


万历同意了长子的要求。


在母亲病榻前,瞅着气息微弱的生身之母,朱常洛痛不欲生。


过了很久,王恭妃才睁开了眼睛,她的手无比枯瘦,她费力的缓缓抬起,抚摸着儿子的脸,眼中含着泪水,呢喃道:“吾儿长成了,我死也甘心了。”


“母亲…”


朱常洛泪如雨下,泣不成声,他什么话也说不出。


王恭妃可能知道自己大限将至,于是想多和儿子说几句心里话,却发现门口站着郑贵妃的贴身内侍庞保,不由哆嗦了一下,尔后愤怒的指着庞保,悲愤骂道:“你为何在这偷听!”


“恭妃娘娘,奴婢怎么是偷听呢?”


庞保一脸无辜,待看到太子正怒视他时,本能的往后退去。


“母亲!”


朱常洛按下心中怒火,想和母亲说话时,却发现母亲竟然再也不吭声。


王恭妃没有马上咽气,她又拖了两天。


死前,陪伴这位太子生母的只有一个叫王承恩的小伙者。


当王承恩红着眼睛猛敲慈庆宫大门时,外面的守卫方才知道发生了什么。


很快,乾清宫知道了这个消息,慈宁宫也知道了。


坤宁宫、翊坤宫是在同一时间收到的消息。


最后一个知道的是东宫。


万历命人开启宫门,传太子前来视殓。


朱常洛望着骨瘦如柴的母亲遗体,放声大哭。


叶向高是最先知道王恭妃病逝消息的外朝官员,当时,忍不住长叹一声。


叹恭妃一生命苦,终是未能等到儿子出头那日。


恭妃既死,相应葬礼自有礼部安排,倒不需首辅大人操心。


此时的内阁值房,依旧只有叶向高一人。


他是首辅,却无次辅,更无阁臣,以致好大一座值房,空荡荡的。


这日,叶向高处置完几件公务,准备出阁穿过午门,去东面的吏部找孙丕扬商量京察的事。


事情再这么僵着也不是个事,总要有所突破,否则今年京察的大好机会又白白浪费了。


临走前,他看了眼挂在阁房墙上的万国图。


这幅图是皇帝于数月前命人描绘专门送到内阁的,据司礼掌印孙公公说,皇帝往南边派了一个海事太监。


那海事太监不是旁人,正是之前中旨册官的那个杂流舍人。


说到这个小太监,叶向高不陌生,就在前不久,赵南星还和他提过这人,意削夺此人官职。


可惜,这人却净身进了宫,饶是叶向高身为首辅,也是不能直接干涉宫中的人事。倒是可以请孙公公帮忙,但想这人叫皇帝差去出海,恐孙公公也拿其无可奈何。


说到这魏良臣,也是有功的。关门军变能够快速平息,其在当中是出了力的。也是念在这小子有此功劳,叶向高这才大人不计小人过,不与他一般计较。不然,以他首辅之尊,真执意找其麻烦,又岂是做不到的。


但是,于海事,叶向高是不以为然的。


墙上所画那图中世界,于首辅看来也是很荒谬的。


多半是西洋传教士胡编用以哄骗陛下,偏陛下眼中只有金银之利,起了兴致要办海事,浑不知这海外尽是蛮荒,出海于国无益。


只不过,陛下终究没有命朝廷办海事,内廷有所折腾叶向高也不愿多嘴。但使那魏良臣无有收获,陛下兴致自然歇了。


叶向高又想到去年故去的司礼监掌印兼管东厂的陈矩公公,这位真是贤监,他的去世令叶向高惋惜不已。


再三唏嘘之后,叶向高便要出阁,值办却来禀报,说东宫的王安公公求见阁老。


“快请。”


自两位贤良的司礼太监田义、陈矩相继病故后,王安成了宫中硕果仅存的贤监,又与东林党交好,更是太子身边的智囊,叶向高自是看重,忙让人请王安进来。


王安进来之后,见着叶向高,却是“扑通”一声就跪倒在地,哀声说道:“阁老帮一帮小爷吧!”


叶向高一惊,急忙上前搀扶王安,问道:“王公有何吩咐,尽管直言,老夫照办就是了。”


王安眼圈有些发红,声音十分低哑,泣声道:“阁老有所不知,恭妃娘娘薨了三日了,可至今仍不发丧,也见不到皇爷的御旨,小爷委屈得只是哭,奴婢实在看不下去,斗胆来求阁老给太子做主!”说完已是泪流满面。


“陛下怎能如此!”


叶向高也是气愤,气愤之余也忍不住黯然神伤,他劝慰王安道:“王公放心,老夫这就进宫面圣,务必让王皇贵妃入土为安。请王公转告太子,叫他宽心就是。”


“多谢阁老!”


王安感激不已。


叶向高当即不去吏部,只身入宫,向皇帝陈明此事。


万历也许是自知理亏,或许是不想听叶向高的指责,便下了一道御旨:“丧事依照世宗皇贵妃沈氏为例”,并传谕礼部速报上仪注。


当礼部官员呈上有关丧事的礼仪和具体安排,万历居然一连五日没批,叶向高不得不又一次进宫相争,万历这才批准了礼部的奏请。


有感于皇帝对太子生母如此冷淡无情,再看皇帝对福王之恩泽,叶向高深感危机。


郑妃之子常洵十五岁封为福王,十九岁完婚。依照祖制,亲王大婚后,必须返回藩国,不经宣召不得入京,可郑妃爱子心切,以种种借口留福王在京,眼下,她便以藩地王府尚未完工为由,留福王长期住在京城。


叶向高深感福王回藩,的确是件十分棘手的事情,可福王一天不走,就是一天对太子顺利即位的威胁。


大运河边,一个太监也同样感受到了同福清相公一般的威胁。


不同的是,威胁他的人同样是个太监。


“若是叫皇爷知道陈公公竟然向东林党的李三才行贿,却不知皇爷怎么看陈公公咧。”魏公公皮笑肉不笑。


他很喜欢这种敲竹杠的事,尤其是对象还是块大肥肉。


山东矿监陈增,不折不扣的大肥肉啊。


天幸有李永贞给报的信,要不然这块大肥肉就从魏公公嘴边飞了。


当然,田尔耕也是不错的,能够查出陈增和李三才勾搭的秘事来,且晓得把这便宜好处送给他魏公公。


不错,不错。


本是同根生,相煎何太急。


对于敲诈同僚,魏公公毫无心理负担。


因为,他有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