夜间
笔趣阁小说网 > 明帝国的崛起 > 第四百六十章 视察

    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:[笔趣阁小说] 最快更新!无广告!

开平中屯卫(唐山)的铁矿主要集中在迁安、滦州一线。


而开平卫钢铁厂的炼钢厂区设在沙河边。占地面积数万亩,月产量数吨钢。距离主城区约六十里。


张昭抵达钢铁厂时,一座座炼钢炉正在启用,炼钢的场面极其的恢宏。滚滚黑烟飘向天空中。


这个年代就别讲什么环保了。能练出好钢才是最重要的。环境污染等等因素都要向后排。


环境和工业化,对于一个国家来说,很明显是要优先保证工业化的。在此基础之上才可以谈环境。


张昭前世里看过某个女主持人拍的记录片,对这位后来移居到大西洋另外一端的女主播,很不以为然。


要求保护环境是没有错的。把儿子出生的缺陷赖到国家治理环境不利上,这不对吧?


同理,在片子里面大量的宣传“去工业化”的观点更是扯瘠薄淡。没有工业化,没有钢铁,鹰酱的舰机天天来晃,靠什么挡?


她最后不是去大西洋那边定居吗?这种把话说的漂漂亮亮,还夹带着私货,最后拍拍屁股走人的人,有什么好推崇的?


(有一个采访视频,丁礼仲院士当面反问她,“中国人是不是人?”,感兴趣的去看看她怎么回答的。)


什么自费拍摄的?那片子后面写的明明白白,感谢“福特基金会”。这种非政府组织是干什么的,谁不知道?臭名远扬!



具体的炼钢技术,张昭并不大懂。董朗让钢铁厂的总经理叫来几名负责的大匠陪同讲解着流程。


听着工匠们介绍,张昭勉励他们几句,要求开平钢厂给技术人员提供更好的食宿、工资待遇。


明朝有一种东西叫做“匠籍”。这种制度保证了国家有足够的工匠可用。但是也使得工匠们生活困苦,在给朝廷打造兵器时极其不用心,完全丧失主观能动性。


新军营下属的工匠早就把待遇提起来。但是“改籍”的事情,张昭一直没有去碰。


等年前回京之后,他给弘治皇帝提一提这件事。也是时候废除这种制度了。


视察结束后,钢铁厂的苏掌柜安排张昭、董朗一行在厂区中吃饭。这算是一种国朝特色。


钢铁厂的水泥瓦屋食堂中镶嵌着玻璃。窗明几亮。在午后两点时,热闹非凡。各种“硬菜”不断的被送上来:牛肉、羊肉、猪肉炒出的菜肴堆的满满一碗。


坐在张昭这一桌的都是几名大匠。


张恭就是其中一名。他三十五六岁,面色黝黑,中等身量。穿着钢铁厂的蓝色工人制服,冬季款式。这是由京师纺织厂出产的棉布,由钢铁厂这边采购,统一裁剪的厂服。


他因改进炼钢炉的构造被新军营传令嘉奖。这次开平卫钢铁厂能批量生产雁翎刀,他是首功。


张昭用卫生筷给他夹了一块红烧肉,道:“张大匠,我知道你。干的好哇。你是我们开平刚厂的宝贵财富。”


以张昭的年龄,说出这么老气横秋的话,实在很违和。但是以张昭的身份,这番话是非常得体的。


张恭激动的满脸通红。他祖宗往上数三代都是大明的铁匠。但没有一个人有他今日之荣耀。张大帅的礼遇,他回去都可以在祖宗牌位面前烧香。


他站起来,举起酒杯,结结巴巴的道:“大帅,草民斗胆敬你一杯…”接下来的祝酒词因紧张忘掉。


“坐,坐。”张昭做个手势,温和的笑一笑,和张恭碰了一杯,见其他几位大匠也想向他敬酒,道:“我敬大家一杯吧。”说着,拿着酒杯站起来。


宽敞的食堂中,十几桌人都安静下来,看着张昭。


张昭环视全场,朗声道:“诸位,一个国家的脊梁是靠钢铁来支撑的。而你们就是钢铁这个行业的佼佼者。今天在座的有管理者,有技术人员,对朵颜三卫决战的胜利有你们的一份功劳。我,代表朝廷,代表全军将士们敬你们一杯。祝愿我们开平钢厂越办越好。祝愿大家再创辉煌。”


“啪啪啪!”


瞬间,食堂中掌声如潮。


张恭站在张昭的身边,用力的鼓掌。


而隔壁桌子上的董朗看着这一幕,心潮起伏。如果说大明正处在天翻地覆的变化中,一个不可抵挡其到来的时代浪潮中,这个时代、这个浪潮的推动者就是张昭。




回程的路上,董朗还陷入在这种情绪中。


张昭的马车在水泥大道中疾驰。


张昭中午喝得有点微醺,倚在马车内的塌椅中,询问道:“元明兄,要收购的铁矿山谈好了吗?”


董朗收回看向车窗外的视线,那是热火朝天的建设画面,道:“那座铁矿山归蓝家所有。昨天,兰夫人派人回信,同意我们收购,就是份额还想再谈谈。我没同意。”


张昭点点头。他并不关注具体的商业谈判。随着兴州府那里发现金、银矿。关于天下所有矿山的开采律法即将推出。全部都是出售经营权,所有权归国家所有。


“下一步,钢厂要配合新军营研究院研究铁轨技术。我要把铁路铺起来。现在的交通实在太烂。”


董朗赶紧拿铅笔记下来,道:“是。”




在张昭视察开平钢厂时,遵化县的卫举人接到张昭的书信。


腊月初十,遵化县中到处都是过年的气氛。各家商铺外都挂着旗幡,迎风飘扬颇为喜庆。


自张昭率军和朵颜三卫开战后,遵化县中但凡有胆量出塞运送物资、经商的商人都赚的盆满钵满。


夜幕徐徐的降临,卫府的上房中一片漆黑。卫夫人带着丫鬟们进来,点亮蜡烛、点燃谈判,心疼的道:“老爷,什么事情难成这样?妾身的兄弟们还等着你去开席呢。”


卫举人摆摆手,“妇道人家,不要管外事。”


说完,又觉得语气有点重,握住妻子的手,温声道:“为夫这就去陪内兄他们。”


卫夫人和卫举人相濡以沫多年,通情达理,道:“老爷心里有事,妾身去说一声。都是自家人,必不会见怪的。”


卫举人摇摇头,“没事。我已经决定了。”